点击率:2720
大量企业高管正在申请签证,以参加下个月中国举行的“澳大利亚周”活动(Australia Week)。到时他们会听到许多关于机遇多么美好的花言巧语。
在澳中自贸协定实施的初期,人人都热切希望抓住中国经济转型,消费量占经济过半江山的巨大机遇。对许多参加澳大利亚周的人来说,他们可能幻想自己在经营新的澳佳宝(Blackmores),出售着大量的产品,股价也节节攀升。
其实只要他们在中国城市随便走走,就会知道繁华只是表象,有些购物中心的店员几个月都没服务过客户,即便是在繁华的北京的居住区。
这一切可能是在线购物迅速崛起造成的。毕马威(KPMG)的亚洲区商业总监弗格森(Doug Ferguson)指出,2015年中国网购额同比飙升了37%。标普(Standard & Poor)上周降低了中国高端百货公司集团百盛(Parkson)的评级,宣布其前景为负面,因其在零售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运营表现疲软。
上周,穆迪(Moody’s)将澳门政府列入评级降低的观察名单中。而许多评论员曾相信,随着澳门博彩收入超过拉斯维加斯,未来其财富会保持快速增长。然而,北京当局的反腐风暴令澳门的博彩收入去年狂跌了34.3%。
多种因素正在拖垮中国的零售业,经济的放缓,失业率攀升等,无不对消费者信心时刻施压。而且在过去10年中,许多家庭已经购买了所需的主要产品,例如家电和家具,他们暂时不需要补充或更换。听起来也许新奇,但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。
澳中自贸协定令澳方有了价格等方面的优势,但质量、关联性和可行性等核心要求仍需要得到满足。中国的物价仍在上涨,且不同于欧洲与日本那样需要负利率支持,这是经济继续发展的健康标志。然而也不能忽视背后的部分原因,通货膨胀。
最重要的是,中国持续进行中的转型更多地受到服务而非商品的刺激。例如,留学和旅游依旧兴旺发展。提供不错性价比的餐饮店也生意兴隆。
随着人口老龄化,当地的卫生保健支出也在持续攀升。
即便经济减速,中国仍然充满机遇。不过,在自贸协定实施的前几个月,如何识别出机遇所在,如何在这个如此复杂和庞大的国家把握机会,对于实现成功尤其重要。